正文
博文言过其实的危害
几天前,广东卫视主持人王牧笛陪女友去某医院打点滴,但粗心大意的护士连扎四针才找准血管。因为在此过程中,她一直都在与同事闲聊。
王牧笛怒不可遏,随即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我真想拿刀砍人!”次日,中国医师协会就要求他就此事道歉,否则就要求广东卫视“责令其下课”。
王牧笛很快删除了微博,并随后发表长篇致歉。他称自己本身性格温和,而且在微博中自始至终隐去医院名字,也没有提及护士姓名,因此并没有人因他的一时暴怒而受到伤害。他解释说自己的行为是“用错误的方式表达愤怒,气时口不择言”。
大多数网民似乎都认为王牧笛的言论加剧了本就矛盾重重的中国医患关系。近来,患者或其家属暴力殴打医务人员,恶性伤医案频发,这越发警示着人们,医护人员是何其脆弱。然而此前,媒体都把医务人员刻画成贪婪的商人,迫使病患贿赂他们,给医护人员塞红包。
有人觉得对王牧笛的惩罚太轻了,特别是与此前吴虹飞一案相较而言。吴虹飞是一名歌手兼作家,六个月前,她因发布了一条带有威胁字眼的博文,而被警方拘捕。她在微博发文中写道“我想炸居委会”还有一些政府机关。她因此被拘留10天,罚款500元。但或许是迫于公众压力而未被起诉。警方称其违反了两条法律条款,包括“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但我会就此认为王牧笛和吴虹飞是潜在的杀人犯或纵火犯吗?当然不会!他们的行为只是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我完全理解他们的不快。我们都会有咬牙切齿也不解气的时候。
但是他们的做法确实是不对的。微博是一个公共平台。对着成千上万人大喊“我想杀人”与在自家咆哮有着天壤之别。(王牧笛和吴虹飞的微博粉丝数分别达37.75万和13.31万)万一有像警察这类人对你的言论咬文嚼字呢?你或许会嘲笑他们缺乏幽默感,但是如果,发微博者真将恶性言论转为实际行动,──这种可能性很大,而此前若是警察推测这只是他们宣泄愤怒的一种方式,你一定会严厉指责他们渎职。
互联网应该是一个让大家都享有平等发言权的民主平台。而事实上,它却已经演化成一个大声争论的平台。为了在亿万人中受到关注,许多人就很自然地采取极端方式。甚至许多专业网站也常常想出怪诞的标题来吸引读者。在个人博客上,通常是最激进的言论能够吸引到最多的粉丝。由此,理性成了社交媒体最大的牺牲品,形形色色的温和派就这样彻彻底底地淹没在了洪流般的恶言相向之中。
十几年前,我在网易公司主持领导一个电影论坛,网易是当时中国前三大门户网站。我给参与讨论者定下一个规则,那就是每个人都能就任何电影,发表任何看法,但前提是必须有理有据。若仅仅只说“这电影烂透了”,或“这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都不算数。事实上,我对那种无实质内容的喧嚷深恶痛绝。如果这真是你看过得最棒或最烂的电影,你就不会对此毫无实质评论。
我的公告栏成了个反常之物。虽然它的追随者不是最多的,但确是最热忱用心的。但对于一个网站而言,参与讨论的人数才是最重要的,而非讨论的质量。
当然,那个论坛只讨论电影。若它也涉及政治或体育,我向你保证,喊打喊杀几乎多少会成为家常便饭。
有些人担心网上的敌对情绪会蔓延至现实生活中来。此前,不同政治派别的知名网友就发帖约对方在北京朝阳公园南门“谈一谈”。大多数情况下,虚拟网络中的“暴脾气”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温和党”。他们甚至连与对手争论时都磕磕巴巴,更别说互殴对方了。
这种两面性常常被认为是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强势的原因,而非借口。两种性格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由于他们通常在现实世界中压抑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论这是出于性格原因还是必要性的考虑,他们不得不为他们压抑已久的情感找一个宣泄口。由此看来,还有什么比匿名的社交网络更理想的场所呢?你可以在网络中大吹大擂,也可以用你所能想到的一切方式,把自己伪装成超级英雄以打败对手。
人们往往有夸张的倾向,而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又更是愈演愈烈。中文是文学底蕴深厚,辞藻华丽的语言。直言不讳向来都不被奉为美德,尤其是对接受过良好教育者而言。历史书中也常把总人口数还不到一百万的特定管辖区,称作拥有“百万大军”。身长“九尺有六寸”的孔子,如果真的按照字面数字理解,那他可真比姚明还高。
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还在美国。当时,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一名中国学生给同班同学电话留言,扬言要让对方“碎尸万段,死无葬身之地”。这很自然地会让人联想到企图谋杀的可怕画面。然而倘若你看的是中文消息,这名学生的意思不过是“你给我去死!”如果他说的是“就算你在地球上消失,我也不会留一滴泪”,他就不会因此受到法律制裁。(当时他被立即逮捕,并被控告蓄意谋杀。)
这又是一个用极不恰当的方式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他们所使用的语言让事情看起来比实际严重得多。当然,确实有谋杀同班同学的案例,譬如近来的复旦大学舍友投毒案。但我对投毒者是否在往饮水机里投毒前,曾大发雷霆表示怀疑。因为,如果有的话,他的怒气就会让人警觉。而真正的杀人者往往不动声色。
中文里一部分语言有大放厥词的风格,这是通过政治口号或古装剧流传下来的。网上也同样有低调陈述和冷幽默,但在我们学会这两种技巧之前,互联网已然成为华丽浮夸语言的滋生地。只有这次,因为狂暴愤怒语言的出现,它才被人们看做是对公众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