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英语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英语学习 > 英语听力

正文

李希光教授谈新闻英语听力学习方法

2012-02-22来源:和谐英语

我没有见过张全义教授。但是,打开张全义教授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得《新闻英语——理论与实践》书稿,我仿佛回到了27年前,我在南京大学大学一年级读书的情景,想到我当时收听英语新闻广播的一个笔记本。

每天晚上9时,躲进外文系的一座破旧的二层小洋楼,把教室的门窗关死,把古老的遮叶窗合上,然后,坐在老师的讲台前,从书包里掏出一台熊猫牌短波收音机、一本英汉词典、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把它们铺在讲台上。这是我一天课业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收听并笔录西方电台的晚间英语新闻广播。

这是半个小时的标准英语新闻节目,通常需要熟练掌握8000个英语词汇方可听懂大意。在第一个月中,播出的每句话中都有我听不明白的词语。我就把这些听不明白的关键词语记录在本子上。等半个小时的新闻一播完,马上翻开手边的词典,把这些生疏的词语查一边。等到晚上10时晚间听英语新闻重播的时候(当时买不起录音机,只好听重播),竟然完全听明白了。

(推荐:VOA英语听力

经过半年持之以恒的磨练,我不仅可以摆脱词典听懂西方电台的英语新闻广播,而且还加深了自己对英语新闻的记忆和复述能力。当时,班上有一个跟我一样热爱英语新闻的同学,名叫朱伟一。听完夜里10时的英语新闻广播后,我们俩坐在小洋楼前的草坪上,在月光下,相互复述刚刚听到的新闻。如果是朱伟一先复述,我就哑口无言了。朱的记忆力极强,他的大脑跟录音机一样,差不多是用一口地道的美国音字正腔圆、只字不漏的把半个小时的英语新闻复述下来(他后来到联合国当了同声翻译,再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当了大律师)。在那一年里,通过小小的短波收音机里的英语新闻广播,我们比班上的同学更早并且更详细地获得了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中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华国锋下台、萨达特被刺等许多重大新闻。当时,为了让更多地同学分享我的学习成果,我把当晚上收听记录的新闻摘要、新的词语解释等抄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在教室门外的墙上。

(小编推荐:BBC英语听力在线收听与下载)

无论是我读大学的那个短波新闻时代,或是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新闻和卫星电视新闻时代,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媒介化的社会里,练好新闻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不仅是一个未来的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更是学好英语的最有效的途径。当年我收听英语新闻广播的那个厚厚的笔记本早已丢失了,但是,张全义教授《新闻英语——理论与实践》这本教材简直就是我那个笔记本的高度升华,看看这本书里对新闻英语中的特别用语、难词、关键词等的黑体及斜体提示和解释,我越读越亲切。如果当时我读大学的时候能有张全义教授《新闻英语——理论与实践》这样一本教材,不仅可以让我在收听英语新闻广播时,少走许多弯路,同时也令更多的学生像我一样热爱新闻英语

(小编推荐:NPR英语听力

从2005年秋天,清华大学增设以英语直接讲授为主的“英语新闻采编硕士方向”(English Journalism),以培养国家亟需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高层次和高素质新闻人才。早在1978年,邓小平与胡耀邦亲自批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创办新闻系。同时,由中国社科院、新华社、中国日报三家联合设置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从1978年到1989年,该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优秀人才。如新华社驻洛杉矶首席记者司久岳、新华社副总编刘江和彭树杰、新华社高级记者熊蕾、原新华社联合国分社社长、现香港树仁学院新闻系主任刘其中、《中国日报》副总编刘柢中、《上海证券报》社长严文斌等。清华大学恢复招生英语新闻采编研究生是因为中国新闻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外社会与文化、并且具有良好英文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除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外文局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以外,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国家级媒体对高级英语新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学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取向为国家主流媒体工作的双语记者;国家有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官员;外宣部门的专业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

(小编推荐:CRI英语听力下载)

张全义教授新近编著的《新闻英语——理论与实践》体现了这种新思路,它的可贵之处便是引导读者在了解新闻的同时提高了新闻英语。根据国内一项调查表明:国内网民总数已达4000万人左右,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为"获得各方面信息"的占68.84%,而其中主要是接受新闻信息的占84.38%。可见,网络新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及影响最为广泛的网络信息类型。随着中国信息业的开放,相信外电新闻对中国的冲击会越来越大,英语作为一种不可争议的世界语言在新闻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览全书,他在新闻英语的理论与实践上为读者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在理论部分,他继承并发扬了新闻英语的传统理论,照顾了英语新闻的不同风格,适时增补了“特写”、“评论”、“社论”、“专栏”等最新作品选读;在新闻实践部分,他在每一篇作品前都添加了工整具有韵律的中文“标题”和昭示意义的“导语”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课文内容,这些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这种匠心独运的安排一方面显示了作者对读者的负责,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及其知识广度。而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他几乎每天都要上网阅读网上新闻,为了不错过经典的新闻作品,他会在众多新闻网站中进行搜索,在他抽不开身的时候他还会请同事帮忙下载,遇到疑难问题他会想尽办法查询或请教专家,在完结书稿后他还亲自请专家就有关章节进行批评论证,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应该得到称道、肯定。

我也了解,张全义先生在学术上也是个辛勤耕耘者,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与同学共同出版了《英语OF 片语词典》、《英语同义词辨析》等书,2002年由他编著的《环球视野-The Major English from Internet》与读者见面,2004年他又出版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热点问题》,此外他还独自完成了几项国家及市级有关国际投资等经济课题,事实上这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互动也使他在编著《新闻英语—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受益无穷,从他的选题“虐囚丑闻,殃及高官”、“韩国总统,大难不死”、“双塔光束,照耀星空”到“联想、通用,激情拥抱”、《牢固蛛丝,牛奶提炼》、“超音飞机,再添神话”、“火星生命,缘由地球?”“童恋电视,可患梦游”等内容上便可略见一斑,无疑,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

岁末之余,应邀作序,愿著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愿读者开卷有益、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