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留学人数将达20万
2009-08-13来源:和谐英语
金融危机影响下,一方面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留学费用相对下降,加上西方国家放松留学政策,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沧海说,“出国留学迎来了一个好时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考试职业支持经理Sheryl Cooke持同样看法,她分析,当人们手中的钱不宽裕时,投入教育必然会减少对其他方面的投资,但是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如果此刻待在国内无法增加竞争优势,出国深造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现在真的是出国留学的好时机吗?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09年出国留学研讨会暨雅思考试20周年庆典”上,同张沧海和Sheryl Cooke展开交流的学者、留学中介、人力资源专家和海归代表却纷纷表示“不好说”。
宏观经济形势对留学市场影响力有多大
“不好说”源于太多复杂因素在影响留学市场变化。
宏观经济形势和留学有关系吗?复旦大学的蒋昌建比对了1999~2008年的GDP增长曲线和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曲线,发现二者并未出现完全的正相关,“这里面肯定有经济以外的因素,”再对比汇率变化曲线,蒋昌建认为:“汇率变化和留学趋势有关系,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华东区考试业务总监及教育领事Tim Conway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年来,华东区增长最强劲的留学人群分布在19~22岁和18岁以下两个区间,这一增长势头会在未来3~5年内保持,意味着学生群体将持续成为留学主力军。蒋昌建分析了2009年第一季度和4月的CPI、FDI、房地产、进出口额等经济数据得出结论:我国宏观经济有回暖迹象。他提出问题:“经济形势如果持续不明朗,留学人数可能增长;但如果经济超出预计加速回暖,工作机会增加,学生会愿意选择留学而放弃工作吗?”
金融危机对一个家庭的留学计划有多大影响?上海上教国际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平对留学咨询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认为:“经济危机给部分家庭的确造成影响,但对有着稳定收入的家庭影响不大,孩子出国的钱可能很早就在储蓄了。”
自己创办了公司的海归岳鸣嘉表示,对个人来说,影响留学最大的因素是职业规划,和经济周期没有太大关系,个体要考虑的是家庭经济基础。张沧海也认为“除了外语能力,家庭经济基础对留学相当重要”,他介绍,2008年上海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公派留学生”有500多人,各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派出的“地方公派”留学人员有2000~3000人,“最大一块还是自费留学,有9800多人”。
蒋昌建认为,英美等国家教育已经产业化,“尤其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很多高等院校在寻求发展,而留学生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成为留学选择的拉力。此外,家庭经济条件、国外工作条件和中介、政府政策等非经济因素也在影响留学市场。
政策变化、多元选择等非经济因素对留学市场有重要影响
张沧海和蒋昌建都提到,接收国的政策对于留学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国外政府和学校,从留学到就业的政策,对学生出国以及国别选择都有一定影响力。”蒋昌建举了个例子:“一旦美国放松留学签证政策,留学人数增加3~5万,甚至6~8万都不止。”
蒋昌建介绍,留学形式的多元选择成为当下的趋势:“过去留学要搞科研,要报效祖国或者留在那边赚大钱,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有的去学语言,有的到中学、到专科学校、技术学校去学习。”他介绍,许多非英语国家,如德国、韩国、日本等等都吸纳了很多中国留学生,“7年前中国到韩国留学的有6000到7000人,现在将近5万人,增加速度非常快”。他观察到,现在大量留学生不是学术性留学,很多是技术型留学,“他们更关注留学对未来事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考虑能否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回来以后有的去做了NGO,这也为留学市场注入新的血液。”
蒋昌建表示,只要全球化趋势不停,留学就不止,“不断有人出去,不断有人进来”。他介绍,有关方面预测,2010年中国的留学人数将达到20万,“但这和600万的应届毕业生人数相比不是一个大的数字,只是留学市场潜力的冰山一角。”
要走出留学成本计算误区 李维平认为,真正影响留学市场的是学生和家庭内在的留学动机,这大大高于其他外部因素,而动机的建构来自对前景的预期。
“千万不要把出国留学的成本和回来之后的薪酬水平划等号。”智联招聘的资深人力资源顾问姚茗茗表示,自己比较看好技术型留学,而非MBA等类型的留学,因为这部分海归就业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对薪水的要求、心态都需要调整”。蒋昌建注意到同样的现象:“好多人计算我留学花了多少钱,每年拿多少工资才能赚回来。可是你考虑到没有,对很多人来讲,拿这些钱也不能买到在外留学的几年经历,这里面不仅包括学习,还有社会活动、人生经验等等。”
留学深造分不同的学习层次,“这个层次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蒋昌建提醒海归,“实际上在人力资源需方——用工的人当中有一个结构性的要求,但是供方有时候模糊了这个边界,觉得只要我去国外留学就会比留在国内的学生好,实际上不是这样。”
姚茗茗介绍,2008年底,智联招聘所做的一份《2009年海归就业预期报告》显示,市场上只有1%的企业有招海归的要求,她所接触的跨国公司基本没有这样的情况,“建议海归摆正心态,前期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多积累工作经验,因为现在几乎所有岗位都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
现在真的是出国留学的好时机吗?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09年出国留学研讨会暨雅思考试20周年庆典”上,同张沧海和Sheryl Cooke展开交流的学者、留学中介、人力资源专家和海归代表却纷纷表示“不好说”。
宏观经济形势对留学市场影响力有多大
“不好说”源于太多复杂因素在影响留学市场变化。
宏观经济形势和留学有关系吗?复旦大学的蒋昌建比对了1999~2008年的GDP增长曲线和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曲线,发现二者并未出现完全的正相关,“这里面肯定有经济以外的因素,”再对比汇率变化曲线,蒋昌建认为:“汇率变化和留学趋势有关系,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华东区考试业务总监及教育领事Tim Conway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年来,华东区增长最强劲的留学人群分布在19~22岁和18岁以下两个区间,这一增长势头会在未来3~5年内保持,意味着学生群体将持续成为留学主力军。蒋昌建分析了2009年第一季度和4月的CPI、FDI、房地产、进出口额等经济数据得出结论:我国宏观经济有回暖迹象。他提出问题:“经济形势如果持续不明朗,留学人数可能增长;但如果经济超出预计加速回暖,工作机会增加,学生会愿意选择留学而放弃工作吗?”
金融危机对一个家庭的留学计划有多大影响?上海上教国际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平对留学咨询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认为:“经济危机给部分家庭的确造成影响,但对有着稳定收入的家庭影响不大,孩子出国的钱可能很早就在储蓄了。”
自己创办了公司的海归岳鸣嘉表示,对个人来说,影响留学最大的因素是职业规划,和经济周期没有太大关系,个体要考虑的是家庭经济基础。张沧海也认为“除了外语能力,家庭经济基础对留学相当重要”,他介绍,2008年上海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出“公派留学生”有500多人,各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派出的“地方公派”留学人员有2000~3000人,“最大一块还是自费留学,有9800多人”。
蒋昌建认为,英美等国家教育已经产业化,“尤其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很多高等院校在寻求发展,而留学生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成为留学选择的拉力。此外,家庭经济条件、国外工作条件和中介、政府政策等非经济因素也在影响留学市场。
政策变化、多元选择等非经济因素对留学市场有重要影响
张沧海和蒋昌建都提到,接收国的政策对于留学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国外政府和学校,从留学到就业的政策,对学生出国以及国别选择都有一定影响力。”蒋昌建举了个例子:“一旦美国放松留学签证政策,留学人数增加3~5万,甚至6~8万都不止。”
蒋昌建介绍,留学形式的多元选择成为当下的趋势:“过去留学要搞科研,要报效祖国或者留在那边赚大钱,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有的去学语言,有的到中学、到专科学校、技术学校去学习。”他介绍,许多非英语国家,如德国、韩国、日本等等都吸纳了很多中国留学生,“7年前中国到韩国留学的有6000到7000人,现在将近5万人,增加速度非常快”。他观察到,现在大量留学生不是学术性留学,很多是技术型留学,“他们更关注留学对未来事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考虑能否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回来以后有的去做了NGO,这也为留学市场注入新的血液。”
蒋昌建表示,只要全球化趋势不停,留学就不止,“不断有人出去,不断有人进来”。他介绍,有关方面预测,2010年中国的留学人数将达到20万,“但这和600万的应届毕业生人数相比不是一个大的数字,只是留学市场潜力的冰山一角。”
要走出留学成本计算误区 李维平认为,真正影响留学市场的是学生和家庭内在的留学动机,这大大高于其他外部因素,而动机的建构来自对前景的预期。
“千万不要把出国留学的成本和回来之后的薪酬水平划等号。”智联招聘的资深人力资源顾问姚茗茗表示,自己比较看好技术型留学,而非MBA等类型的留学,因为这部分海归就业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对薪水的要求、心态都需要调整”。蒋昌建注意到同样的现象:“好多人计算我留学花了多少钱,每年拿多少工资才能赚回来。可是你考虑到没有,对很多人来讲,拿这些钱也不能买到在外留学的几年经历,这里面不仅包括学习,还有社会活动、人生经验等等。”
留学深造分不同的学习层次,“这个层次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蒋昌建提醒海归,“实际上在人力资源需方——用工的人当中有一个结构性的要求,但是供方有时候模糊了这个边界,觉得只要我去国外留学就会比留在国内的学生好,实际上不是这样。”
姚茗茗介绍,2008年底,智联招聘所做的一份《2009年海归就业预期报告》显示,市场上只有1%的企业有招海归的要求,她所接触的跨国公司基本没有这样的情况,“建议海归摆正心态,前期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多积累工作经验,因为现在几乎所有岗位都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