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冲刺试卷及答案(3)
第一篇
31.D【解析】题意:下列哪个地区的人口平均密度最高?荷兰。
短文第一段提到了各地区的人口密度,其中A项冰岛为每平方英里4人;8项加拿大为每平方英里4人;C项波多黎各为每平方英里675人;D项荷兰为每平方英里831人,因此D项荷兰人口密度最大,故选D。
32.A【解析】题意:下列哪一项不是文章提到的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地区?爪哇。
短文第三段提到“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例如荷兰、比利时和英国”,爪哇为下句提到的农业密集的地区,故选A。
33.B【解析】题意:南极洲没有永久的居民是因为天气太寒冷了。
短文提到了一些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根据常识和地理知识判断,南极洲是因为气候寒冷才没有永久居民的,故选B。
34.c【解析】题意:人口密度低通常与耕地比例少有关系。
短文倒数第二段提到“人口密度低通常和耕地比例少有关系”,故选C。
35.B【解析】题意:人口密度低的不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多。
短文最后一段主要讲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和主要人口分布情况,第三句提到“不发达的国家人口密度较低,居住在耕地地区的农村人口相对集中”,故选B。
第二篇
36.D【解析】题意:作者为什么提及“建筑金字塔”的人?因为甚至他们也不能挽救他们的文明。
文章第一段提到“即使是古埃及伟大的金字塔建筑者面对那场公元前2180年促使他们的文明毁灭的饥荒也无能为力”,故选D。
37.A【解析】题意:下面列出的几种因素中哪一种是造成古埃及文明毁灭的根本性因素?气候的变化。
文章第一段提到“他们的文明在饥荒面前也无能为力。目前从尼罗河沉积的泥浆中收集的证据表明这次饥荒最终归咎于气候向南方推移几千千米的变换”,因此气候的变化是造成文明毁灭的根本性因素,而饥荒只是表层的因素,故选A。
38.D【解析】题意:下列陈述哪一项是正确的?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支流。
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提到了“青尼罗河的泥浆与白尼罗河的泥浆的同位素不同。通过分析尼罗河三角洲的泥浆的同位素差别,利兹大学的迈克尔•克罗姆算出了来自每个支流的沉淀物的比例”,由此可推断出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支流,故选D。
39.A【解析】题意:古埃及王国毁灭发生在什么时候?就在一个时期的干旱之后。
第五段提到“克罗姆推理说在干旱季节,河水中青尼罗河泥浆的量相对较高。他发现在这些阶段之一,即4500年到4200年前,恰恰是埃及古王国灭亡之前”,因此可以推断出古埃及王国毁灭发生在一段干旱时期之后,故选A。
40.B【解析】题意:最后一段的单词“devastating”由“damaging”替换最为合适。
此处devastating为形容词,意思是“破坏性的”,其动词是devastate,意思是“使荒芜;破坏”。A项意思是“令人失望的”;B项意思是“破坏的,毁坏的”;C项为defeat的现在分词形式,动词defeat意思是“击败”;D项意思是“令人担忧的,令人发愁的”。各项中只有B项与devastating意义相近,故选B。
第三篇
41.A【解析】题意:如果一个日光浴者长期呆在海滩,会有什么后果?皮肤癌。
短文第二段提到“随着目光浴者在海滩或者房顶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患皮肤癌的危险性也就越大”,故选A。
42.C【解析】题意: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表皮层变厚。
短文第三段提到了紫外线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其中有“皮肤变黑,失去弹性,过早形成皱纹,表皮变薄,变干”,从这里看出危害之一并不是表皮变厚而是变薄,故选C。
43.B【解析】题意:为什么DNA的修复过程最终可能会失败?因为DNA会导致癌细胞的生成。
短文第三段提到“长时间的暴晒造成修复过程崩溃,并导致癌细胞的产生”,故选B。
44.A【解析】题意: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患过一次皮肤癌的人不会再患癌症。
短文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那些已经受到癌症前期伤害或者是已经患过一次皮肤癌的人,极有可能再次患上皮肤癌”,因此A项说法是不对的。其他三项在文章最后两段均可以找到答案,故选A。
45.B【解析】题意:最后一段的主要意思是皮肤癌的预防。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能力,通过文章上下文以及最后一段的关键词可以判断出,这段话主要讲“医生建议人们在日晒高峰期避免太阳光,使用防晒霜”,这些都和预防有关,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