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词汇背景知识-“雾霾”的英译
自从2012年底以来,一种叫做“雾霾”的天气席卷中国,引起人们对这一污染性天气的重视,“雾霾”一词俨然成为2013年的年度关键词。随着“雾霾”一词的出现,对该词的英译也开始大量涌现,一时之间各种译法纷繁复杂。本文通过查找各类媒体和网络资料,对各种译法进行分析。并重点对“haze”、“smog”两种英译从字典里的解释、词语形成的历史和主要媒体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求找到更接近“雾霾”含义的准确翻译。
【关键词】
雾霾;英译;辨析
一、“雾霾”的中文含义
自从2012年年底以来,一种叫“雾霾”的天气逐渐肆掠中国。从最初的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方,一直扩散到上海、南京等南方地区。“雾霾”所到之处,大雾锁城,空气质量差,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当真是为祸人间,让人叫苦不迭。因为“雾霾”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随着“雾霾”一词的出现,对该词语的英译也开始大量涌现。网络和杂志报纸中就有多种译法,诸如:wumai、smoke、fog、haze、smog,及其相关组合等,各种译法五花八门。面对纷繁复杂的英译,哪一种才是准确、“名副其实”的表达呢?要解决这一问题,了解“雾霾”一词的真正含义非常重要。“雾霾”就是大雾吗?和之前的大雾天气有什么区别?霾又是什么?公众对“雾霾”一词多有疑惑和误解。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的统称。通过查询有关字典,发现“雾霾”一词因为在中国出现的较晚,属于比较新的词,很多字典还未予以收录。我们不妨先看看字典中对“雾”和“霾”的解释,“雾”:近地气层中视成障碍的天气现象。由距离小于1000米所致。形成途径有(1)空气温度下降,使其中水汽饱和后凝成,如辐射雾、平流雾和平流辐射雾等;(2)空气中水汽增多,使其达到饱和后凝成,如蒸汽雾;(3)空气中吸湿性悬浮质粒过多,造成饱和水汽压降低,使原未饱和空气变成饱和空气后,水汽在悬浮质粒上凝成,如工厂排放吸湿微粒而成的工业雾沿海地区波浪使海盐微粒散发并悬浮低空吸湿而成的雾等。上述三种途径综合作用也能成雾。雾对水、陆、空交通有不利的影响;“霾”:大量肉眼无法分辨的微粒悬浮空中,使大气呈混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微粒包括细微烟粒、尘粒和盐粒。在以天空为背景时,呈微黄色或橘红色;在以物体为背景时,呈浅蓝色。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有干霾和湿霾之分。前者的相对湿度一般小于60%;后者的相对湿度大于70%。《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毛传:“霾,雨土也”。通过《辞海》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雾”和“霾”是不同的两种天气现象,“雾”是由水汽饱和凝成,“霾”是微粒悬浮于空中,而且“雾”的相对湿度通常比“霾”大。百度百科对“雾霾”的解释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由此可见这里“雾霾”强调的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形成原因是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二、“雾霾”英译之辨析
在简单了解“雾霾”的定义、形成和源头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英译“雾霾”这一术语。通过查询网络和报纸,发现对“雾霾”英译的比较多的是:wumai、smoke、fog、haze、smog。其中直接根据汉语拼音翻译成“wumai”,因为“雾霾”天气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很多诸如美国、英国等国家之前都有出现过,所以并不合适。“smoke”的意思是:thegrey,white or black gas that is produced by somethingburning,强调的是燃烧引起的烟尘,而“fog”指的是:a thick cloud of very small drops of water in theair close to the land or sea,that is difficult to seethrough,显然指的是汉语中的“雾”。因此“smoke”和“fog”作为“雾霾”的英译显然过于片面,不够准确,不符合术语翻译的规范。“haze”和“smog”是各种媒体中使用比较多的两种英译,下面我们重点分析“haze”和“smog”这两个词,看哪一种是“雾霾”的更准确英译。
(一)从字典里的解释来看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aze”:air that is difficult to see through because itcontains very small drops of water,especially caused by hot weather;aircontaining something that makes it difficult to see through it;“smog”: a form ofair pollution that is or looks like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especially incitie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haze”着重的是空气中含有某些物质导致看不清,对“smog”着重的是烟和雾的混合物,多发生于城市中,是一种空气污染。“haze”包含的范围比“smog”大。维基百科对“haze”的解释中提到“Whereashaze often is thought of as a phenomenon of dry air,mist formation is aphenomenon of humid air. However,haze particles may act as condensation nucleifor the subsequent formation of mist droplets;such forms of haze are known as“wet haze.” Wet haze tends to be primarily a warmseason phenomenon. Large areasof haze covering many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may be produced under favorableconditions each summer”,由此可见“haze”干湿之分,且会发生于夏天。对“smog”的解释提到: This kind of smogis caused by the burning of large amounts of coal within a city; this smogcontains soot particulates from smoke,sulfur dioxide and other components.Modern smog is a type of air pollution derived from vehicular emission from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industrial fumes. It is usually highly toxic tohumans and can cause severe sickness,shortened life ordeath.由此可见“smog”与煤炭大范围使用燃烧有关,而且现在多形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排放,具有毒性,对人体危害较大。综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维基百科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来看,“smog”更接近“雾霾”的意思一些。中国的雾霾天气多发生于冬春季和大城市中,这与北方地区使用供暖系统以及大城市经济发达,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现象普遍有着紧密关系。而且雾霾不仅影响视力和心情,还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二)从词语形成的历史来看
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haze”最早出现在1706年,它当时的意思是“浓雾”。在1755年约翰逊博士编写的《英语大词典》中也收录了“haze”一词,解释为“fog;mist”。“Haze”通常与thick、dense等形容词连用,表示较为严重的雾霾。相较于“haze”,“smog”则出现晚的多。美国韦氏词典给出的首现年份是1884年,英国《柯林斯英语词典》给出的时间是20世纪,《牛津英语大词典》中的首现年份则是1905年。“smog”其实是个合成词,由smoke和fog构成,首创者是一名叫做德沃的医生。他在一篇题为“FogandSmoke”的会议论文中使用了smog一词,后来伦敦的一份报纸引用了他的话,由此smog作为描述当时伦敦大雾的最佳词语被传播了开来。“Smog”也可以由一些形容词来修饰,如dense、choking(令人窒息的)、noxious(有毒的)等。现在英语中还有photochemicalsmog(通常译作“光化烟雾”或“光化学污染”)一词,是物理化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haze”一词出现较早,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联系紧密,其形成与当时的工业污染有关。“Smog”一词出现于20世纪左右,与新的科技革命后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其主要形成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从主要媒体的使用来看
美国《时代周刊》在2012年12月5日以“Chinas Eastern Coast Blanketed in ToxicHaze”为标题,报道了席卷华东地区的重度雾霾。在2014年3月19日以“Traveling to China? Consider ‘SmogInsurance’”为标题,报道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旅游“雾霾险”。《北京周刊》英文版在2014年3月13日标题为“Premier: ChinaNeeds Tough Measures,Regulations to Fight Pollution”的文章中,将李克强总理关于雾霾问题整治的话翻译为“Todeclare a war on smog doesnt mean we are declaring a war on nature. Rather,weare going to declare a war on our own inefficient and unsustainable model ofgrowth and way of life”,“雾霾”的英译用的是“smog”。在2014年3月17日以“War AgainstSmog”为标题,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相关政协委员针对雾霾的环境问题的讨论和提案。《中国日报》英文版,在2013年1月12日以“Fog,hazelead to big spike in pollution levels”为标题,报道了北方的地区雾霾严重的问题。在2014年3月11日以“Bigchange needed to tacklesmog”为标题,报道了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雾霾问题。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北京周刊》、《中国日报》等主要媒体对“雾霾”英译的选词进行研究整理,发现在2012年底和2013年初“雾霾”天气刚开始爆发,在中国引起重视时,国内外媒体在标题中多采用“haze”作为“雾霾”的英译,但是随后多采用“smog”来翻译“雾霾”,然后在文章中交替使用这两个词。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重大会议,以及相关国家领导人答中外记者提问和一些新闻发布会上,也是以“smog”的英译居多。
三、结语
自从2012年底以来雾霾天气横卷中国,从东北华北地区一直蔓延到华东等沿海地区,让“雾霾”一词迅速成为2013年的年度关键词。随着雾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雾霾”一词的英译也是出现了很多版本,包括wumai、smoke、fog、haze、smog等。可是到底哪一种英译才是最准确和接近的呢?首先要了解“雾霾”一词含义,在了解“雾霾”一词的中文解释后,结合相关英译的英文解释,发现前三个英译较为不准确,重点分析后两个英译即“haze”和“smog”。“haze”和“smog”在各大报纸网络中使用较多,百度百科对“雾霾”的英译就是smog/haze。因而对这两个单词从字典里的解释、词语形成的历史和主要媒体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Haze”一词出现较早,意思上主要是指空气中有颗粒导致看不清,颗粒可能是烟尘、灰尘或是水汽等,而且有干湿的区分,范围较为宽泛。“Smog”一词出现较晚,伴随着新的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污染而出现。“smog”由smoke和fog合成,显然指的是烟和雾的混合物。先开始指的是煤炭燃烧导致的空气污染,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指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工地扬尘以及垃圾焚烧造成的环境问题。国内外主流媒体对“雾霾”的英译之前是使用“haze”,之后开始更偏向于在标题中采用“smog”的翻译,然后文章中交替使用这两个单词。综合以上,“haze”使用的历史更悠久,包含的范围更宽泛,但是“smog”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状况,相比较之下作为“雾霾”的英译更贴切一些。不过在有关雾霾的报道中,还是可以交替使用这两个词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