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英语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雅思考试 > 雅思阅读

正文

争做雅思阅读考场“飞人”(上)

2011-12-22来源: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

雅思阅读考试包含3篇长文章(article),每篇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考生们在60分钟内做完40道题,而且这60分钟包含填写答题卡的时间,即每篇文章题目要求20分钟内解答完毕。文章长,题目多,时间紧是雅思阅读考试的典型特点,因此经常有一些基础很好的考生因为做题速度太慢而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答完题目,最终阅读考试分数只有5.5分,甚至更低。做题速度(speed)是考生们雅思阅读考试制胜的关键(key),然而如何能够在保障做题质量(quality)的前提下有效提高(improve)雅思阅读考试的答题速度,争做雅思阅读考场“飞人”呢?

策略1: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之科尔效应(effect) 

有的考生在看到如此长的文章、如此多的题目、如此短的时间时,心理防线已经开始崩溃,根本坚持不到考试的最终,只能中场放弃,退出考场,或者连蒙带猜把题目看完,不管对错把答题纸写完;而有的考生则没有时间观念,只关注于答题质量,一心想求高分,结果却导致前两篇文章耗时过多而无暇解答最后一篇文章的问题(question)。这些都会导致考生最终雅思阅读分数不理想。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strategy)之一就是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Suggestion and Autosuggestion),也称为“柯尔效应”。发明该方法的爱弥儿柯尔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强的力量在内心,最好的教育者就是你。”

他指出与我们知道的相反,指导我们行动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潜意识(自我暗示),尤其当潜意识和意志力发生冲突时。一个失眠者越是想睡,就越兴奋(excited);我们越想阻止自己大笑,就会笑得越厉害;在骑自行车时,我们越是想避开障碍物,就越容易撞上去。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引导自己的潜意识(unconsciousness)。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地成为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主人(master)。如何才能做到呢?通过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也就是自我暗示的练习(practice)。如果我们渴望某种品质,或渴望去除某种品质,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我们只要经常重复,那么迟早就会获得想要的结果。“单调的重复迫使我们潜意识思考这些内容,而当我们思考时,对我们来说,我们便相信它们是真的,于是,它们将变成现实。”

对我们来说,将我们希望得到的想法输入潜意识便是轻而易举的。而将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即柯尔效应应用(apply)到雅思阅读考试中,也就是说,考生们在做雅思阅读题目时就不能总是有“我20分钟内肯定无法解答完一篇文章的题目”、“我阅读考试时间肯定不够”或者“我做题速度快了,题目可能做不对吧”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thought),或者说考生们也不能根本不关注时间,只专注于答题质量。相反的(in opposite),考生们应该不断重复提醒自己“我20分钟内能解答完一篇文章的题目,60分钟内三篇雅思阅读文章的考试题目肯定都能解答完”,“我既要60分钟内答完题又要题目全部答对”,这样只需要经常重复并练习,考生们肯定能保证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阅读文章题目的解答,在60分钟内完成所有阅读考试题目的解答并且把答题纸填写完毕。

策略2:合理分配时间

中国考生习惯了循规蹈矩,因此很多雅思烤鸭在阅读考试时会按照试卷给出的文章顺序和题目顺序去解题。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雅思阅读考试中如果考生某一道题占用过多时间就会导致一篇文章的题目无法在20分钟内完成,而若某一篇文章占用过多时间又会导致在规定的60分钟内无法完成阅读考试,最终分数必然会受到影响(influence)。曾有一名考生在平时做剑桥真题的阅读模拟测试时,每次都是6.5分,但在真正的考试时被困在第一篇文章的题目中,结果不仅导致后面2篇文章的题目(尽管简单)无法按时解答完,而且做题状态也大受影响,最终阅读只考到6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实质上,雅思阅读考试的3篇文章的难易程度并无特定规律,而且难易程度也和考生个人的知识面有关,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解答生命科学类文章的题目时就特别得心应手,而管理或经济专业的学生又擅长于解答管理类文章的题目。因此建议考生们在拿到考卷时应该先从文章标题(title)入手,选择对于背景知识较熟的一篇文章来解题,把背景(background)知识最陌生的那篇放在最后做。

另外,雅思阅读考试的另一个特点(characteristic)是它往往喜欢把一篇文章的题目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排列,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这当然不构成什么问题,但基础较差的考生就应该考虑先不要致力于解答难度大的题目如标题配对题(matching),而应该先把文章中简单的并且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先解答完,然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去解答难题。否则,如果纠结于难题,而导致简单的送分题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解答,最终得分可想而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