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英语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英语翻译 > 英语高级口译

正文

高级口译是一场持久战

2010-05-08来源:和谐英语
回来之后,越想越玄,这分数减巴减巴很可能就到180以下了,反正覆水难收,眼下除了准备口试外,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是的,笔试一结束,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你还想考这次的口试,那就立即开始准备。这是经验之谈,因为等三个星期之后笔试成绩出来再作定夺的话,已经太晚了。

那就开始吧。有了准备笔试阶段的储备,按理说在知识容量上应该就是做点补充,但实际上,口试的难度不在于知识储备,而在于你对大量储备的灵活运用能力。明明要求5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作口译,如果你楞是需要一分钟,那就败定了。所以,口试的备考,一方面继续扩充词汇和口译技巧(注意,此处改为口译了),另一方面就是无休止地进行演练,各种题材都要有相当多的涉猎,无论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考到医药卫生类的我就阿弥陀佛了,呵呵),发音的好坏,语速的快慢,笔记的水平,乃至心理素质都成了新的要素。

备考用的核心是《口译教程》,这是重中之重,其题材之广泛、思路之清晰绝对是权威的,也不排除里面几篇文章是笔译风格的,像散文。有人说必须把《教程》全背下来,这是基本功;也有通过者说熟悉重点的句式就可以,我是觉得这取决于每个人在这方面的思维方式,有人是在大量储备成段的文本后才有所悟,也有人是触类旁通,喜欢不断联系(我偏向于这一种),但《教程》的重要性是没有人质疑的(每年的考题里还有一小段直接取自这本书呢,明白了吧)。说白了,即便你背不下来,也必须对这本书非常熟悉,除了笔记法之外,这本书全都囊括了。

我在一开始的步伐有点慢,可能是笔试太消耗我了,有点思维疲劳,但还是同时进行着教程和新东方的那本书。最开始的模拟演练又是伤自信心的时候,几篇踉踉跄跄的下来,我已经感受到为什么人们抱怨口试如此之难了,当音频放完一段,“叮!” 一声,此时大脑和嘴巴就要立即开始协调高速运转了,这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一个单词、一次口误、一点漏听,或者没作好笔记,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练!

笔试成绩如期出水——205.5分,通过了。此时还获知老校的那位方贤弟也参加此次笔试并通过了,于是相约一同去口试。

4月末有专业考试的压力,时间越来越紧了,我只能在原来基础上再挤时间,每天早晨5点50起床,可以练习40分钟,早饭后早到教室,再练将近半个小时,晚自习十点以后,拿出mp4默声练习,迅速用去一张一张A4纸。这里要说一下,口试的练习必须要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嘈杂哪怕是有明显人声的环境都是不适合的,这不是在考验你的抗干扰能力,而是就在那短短的几十秒,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干扰你那极其紧张的思维活动,这样受干扰的训练是不会得到真实的检验的,我就是在每天的这些特定时间专门练习口译,其余时间进行基本功的充实。

进步就是在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中体现的,4月中旬,我已经逐渐找到感觉,只是时间的控制还是不理想(时间一直是个问题),英译汉只要你会译,速度一般不是问题,母语谁还说不流畅呢(也确实有人此时不会说“人话”,呵呵),而汉译英就麻烦了,需要N次练习和总结才能掌握真谛。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进入了误区,忽略了《教程》,直到与武师兄交流,才蓦然意识到,回来恶补。书后面有八套模拟题,我如获至宝的去练习,但发现其间隔时间只有35秒(这也是为什么校内状态改成35 seconds的原因,很闷骚),我一直认为35秒就是实考的要求,但发现无论怎么口译,都达不到这速度,一时间,暗无天日。直到后来一再确认实际时间确实为50秒左右,才姑且放心。

这个时候我达到了什么水平呢?那一阵子正兴起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高潮,人手一本小册子,晚上回到宿舍,随手翻开一页,我能看着直接口译出来。

都是你们逼我的!

5月2日上午,我们俩登上3折票价的A320航班,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上海。口试的地点是在上海市外语考试的大本营——上海外国语大学,阿垠帮我们预定的旅馆就在学校对面(与武师兄来时住的竟是同一家,small world!),价钱比笔试住的那家便宜多了,刚过一百。

5月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该来的迟早要来的。

临行前,我扫了一眼镜中的自己,再看看身后的复习资料。当初从一个阴郁的状态中起步,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毅力和智力,期间不无坎坷,而今已是最后关头,此行前去,无论成败。“无论结果如何,我已经做了我所能做的”,我在本子上写下这句话。

程序比较严格:验号,封手机,进候考试,等待叫号。凭第一组人的号码,我很快判断出自己是第二组(曾经做好是最后一组的打算,没想到这么早)。人在过于紧张时候,会呈现两个现象:一是多尿(我今天喝水不多,甚至嘴发干),二是犯傻(已经有好几个“考友”展现出与他们的智力明显不相称的行为)。我却不紧张了,大学以来,多次登台的经历,已经锻炼了这种临场的心理素质。

口语题是要我谈谈“经济危机背景下,国企高管主动放弃薪酬的目的何在”,还好,这样的话题我平时思考的多,有话可说。

终于进入了考场,之前已经无数次在脑中演练过的考场。两个女考官很严肃,守着两台录音机,我还没坐稳就叫我用英语报名字和准考证号,这就开始了啊。我尽量拿出以前演讲时最成功的情态来阐释高管同学们放弃薪酬是什么居心,希望留个好印象。可她俩不看我,5分钟的口语时间还不到30秒,就给我一张白纸,顺便按下了按钮,口译开始。

虽然不是很紧张,但大家都说第一小段英译汉常常听不懂,我也是,但好在嘴巴一直在说(这就使是一种良好的口译素质,不能沉默),大体就是那个意思;接着第二段,咦?怎么又不大懂呢?没关系,又是一阵bulabula;第三段,还好意思很明朗了,译得较为自信;第四段,又不大懂,处理方式同上(想想吧,假如我当时满脑子都是完了完了的念头,也许就真的完了)。汉译英的第一段是教材上的,Bingo!二、三、四段其实我的笔记还是比平时凌乱,但记忆此时发挥作用了,对着笔记,我还能不间断的译下来,我说英语有个特点,稍紧张时语速很快,但基本不会口误,而且声音洪亮清晰(大家都建议口试时务必这样)。就这么撑着讲完每段后,还有3、4秒的剩余。

就这样结束了。

年龄稍大的考官问我:“Are you a university student?”

我有些惊讶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实话说吧:“Yeah, I come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高级口译,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