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立版]9.17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试卷评析
2007-12-21来源:
[昂立版]9.17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试卷评析
作者:昂立口译项目部:郑峻华 廖怀宝 王晓波 9月17日的高口笔试结束后,笔者站在昂立考场的门口,专门观察走出考场的考生。大多数考生的表情轻松自然,并没有出现往年考试结束之后的“凝重”之气。考生们也普遍反映,今年的考试难度适中。听力:基本都在意料之中,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给大家一个惊喜 每次的高口听力考试考生普遍最为关心主观题部分,即点式听抄(SD:spot dictation)记录后填空(NTGF)和听译,从本次考试来看,这三部分难度有所降低。 SD部分与往年相比,数字的比重大大增加,比如“2 million”,“5 million”,“95%”以及“50%”等。这体现出高口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逐渐一致化,换言之,考试从整体上接近对一个口译译员的要求。相信这对平时注意数字等信息训练的考生是非常有利的。 选择题部分难点往往体现在新闻部分。这次出题非常紧扣时事。出现“巴以冲突”,西班牙“ETA”极端组织等。昂立培训的学员耳熟能详的“新闻首句”原则再次发挥它的作用。比如第5则新闻中第一句出现“a halt to attacks”而选项中改写为“stop attacking”,考生对这样的改写应该不陌生。 NTGF历来是听力最难的一部分,这次的话题涉及到杀虫剂(pesticide)与人类健康。考生们普遍反映这一话题不难,原文结构十分清晰。同时填空时有三个空格要求填入数字,而在note-taking过程中把握数字已经是基本要求了。原文中有过长达十几个信息点的长列举,使不少考生在记录时倒吸一口冷气,幸运的是,这部分在gap-filling中并没有出现。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听译的单句中有一句谈到“工伤的定义及赔偿”,算是单句中的难点。段落1谈到语言培训,原文非常清楚地列出“第一点”、“第二点”及“第三点”,非常有利于考生们把握结构。段落2讲到青少年身体及智力发育,话题稍显冷僻。但原文数字信息较多,把握好数字,整篇也就把握得比较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听力题目中出现多次从前真题和听力教程中的出现过的内容。这是否是我们的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倾向?阅读:总体难度不高,大多数考生信心大增 选择题部分:此次与上次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共四篇,每篇大约在700词左右。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很多考生考完后都说虽然文章总体并不难,但时间还是太少了,有些问题无法进行准确分析。 本次考试的四篇文章主要是关于社科方面的文章:第一篇讲的是英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第二篇介绍了情绪分辨软件和它在治愈患有自闭症的小孩以及其它各个生活方面的运用,第三篇对比描述了各个国家对老龄人口的福利政策情况,第四篇讲述了美国弱势民族的教育政策改革问题。 第一篇的问题主要难在第4题“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hancellor’s budget is _____.” A)、B)两个选项都是手段细节的描述,所以可以先排斥,C)选项错在它只是目的之一,并不是主要目的,所以答案为D。 第二篇的第10题较难,很有迷惑性。因为题目问的是根据文章最后两端,emotion-reading software的运用情况。根据文章内容,两段中都出现了对电话的处理,所以答案为C)。 第四篇文章本身不难,而且问题也比较容易。唯一难度较大的是第17题,题目问的是“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practice of ‘minority enrollment quota’ ______”,根据文章内容,作者指出这个招生比例主要是为了说明,当前在美国对于弱势民族而言,他们在教育上正受益于一些改革项目,所以答案为A)。选项中最具干扰性的选项是B)shows the ine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American students,此项错在for American students,因为文章所讲的是对弱势民族的教育改革,说明其它美国人并不存在招生比例的不平等现象。 问题回答部分:依然强调文章的结构,训练有素的同学应该感到驾轻就熟 历来高口的考生最担心这一部分,所以昂立一直有“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三篇文章的话题依次是“事业型妇女面临家庭与事业的矛盾”、“报纸免费分发CD引起的争议”以及“美国养老金体系面临危机”。第一和第三篇的话题都是老话题了,而第二篇中提到的一些音乐产品的词比如“compilation”(选集)“deep catalogue”(相对冷门的音乐作品),考生们普遍感到陌生。 但正如以往这一部分的题目一样,尽管没有把握住细节信息,只要把握住结构,做题目应该不难。 最有趣的是第10题,要求就作者对养老金问题提出的建议,而原文当中连续几个小节的开头就是答案,所以我们认为训练有素的同学绝对应该感到驾轻就熟。翻译:保持一贯出题风格,两部分各有难点 英译汉部分:这次的出题讲的实际上克林顿总统的生平。不过考后我问过几个考生,还是有不少人没有看出来,看来还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够。原文中的难点首先是复杂的结构,长句很多,并列成份很多,非常考验同学们的英语理解能力和中文驾驭能力。比如讲到克林顿少年时期的家庭情况“caught in the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feisty, nurturing mother and his abusive stepfather”,这样的句子要在短时间内翻译好,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这部分也考验到考生的背景知识,原文提到克林顿竞选过阿肯色州的“attorney general”,不少考生想当然地翻成“大法官”,实际上是“司法部长”,这是一个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的难点。 汉译英部分:又是一贯的出题风格:半文半白的中文加上紧扣时势的话题,“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其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还有“和衷共济”都是难点。但对于熟悉高口笔试题目的考生而言,这样的难点丝毫不会让大家感到意外。
作者:昂立口译项目部:郑峻华 廖怀宝 王晓波 9月17日的高口笔试结束后,笔者站在昂立考场的门口,专门观察走出考场的考生。大多数考生的表情轻松自然,并没有出现往年考试结束之后的“凝重”之气。考生们也普遍反映,今年的考试难度适中。听力:基本都在意料之中,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给大家一个惊喜 每次的高口听力考试考生普遍最为关心主观题部分,即点式听抄(SD:spot dictation)记录后填空(NTGF)和听译,从本次考试来看,这三部分难度有所降低。 SD部分与往年相比,数字的比重大大增加,比如“2 million”,“5 million”,“95%”以及“50%”等。这体现出高口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逐渐一致化,换言之,考试从整体上接近对一个口译译员的要求。相信这对平时注意数字等信息训练的考生是非常有利的。 选择题部分难点往往体现在新闻部分。这次出题非常紧扣时事。出现“巴以冲突”,西班牙“ETA”极端组织等。昂立培训的学员耳熟能详的“新闻首句”原则再次发挥它的作用。比如第5则新闻中第一句出现“a halt to attacks”而选项中改写为“stop attacking”,考生对这样的改写应该不陌生。 NTGF历来是听力最难的一部分,这次的话题涉及到杀虫剂(pesticide)与人类健康。考生们普遍反映这一话题不难,原文结构十分清晰。同时填空时有三个空格要求填入数字,而在note-taking过程中把握数字已经是基本要求了。原文中有过长达十几个信息点的长列举,使不少考生在记录时倒吸一口冷气,幸运的是,这部分在gap-filling中并没有出现。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听译的单句中有一句谈到“工伤的定义及赔偿”,算是单句中的难点。段落1谈到语言培训,原文非常清楚地列出“第一点”、“第二点”及“第三点”,非常有利于考生们把握结构。段落2讲到青少年身体及智力发育,话题稍显冷僻。但原文数字信息较多,把握好数字,整篇也就把握得比较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听力题目中出现多次从前真题和听力教程中的出现过的内容。这是否是我们的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倾向?阅读:总体难度不高,大多数考生信心大增 选择题部分:此次与上次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共四篇,每篇大约在700词左右。由于阅读量较大,所以很多考生考完后都说虽然文章总体并不难,但时间还是太少了,有些问题无法进行准确分析。 本次考试的四篇文章主要是关于社科方面的文章:第一篇讲的是英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第二篇介绍了情绪分辨软件和它在治愈患有自闭症的小孩以及其它各个生活方面的运用,第三篇对比描述了各个国家对老龄人口的福利政策情况,第四篇讲述了美国弱势民族的教育政策改革问题。 第一篇的问题主要难在第4题“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hancellor’s budget is _____.” A)、B)两个选项都是手段细节的描述,所以可以先排斥,C)选项错在它只是目的之一,并不是主要目的,所以答案为D。 第二篇的第10题较难,很有迷惑性。因为题目问的是根据文章最后两端,emotion-reading software的运用情况。根据文章内容,两段中都出现了对电话的处理,所以答案为C)。 第四篇文章本身不难,而且问题也比较容易。唯一难度较大的是第17题,题目问的是“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practice of ‘minority enrollment quota’ ______”,根据文章内容,作者指出这个招生比例主要是为了说明,当前在美国对于弱势民族而言,他们在教育上正受益于一些改革项目,所以答案为A)。选项中最具干扰性的选项是B)shows the ine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American students,此项错在for American students,因为文章所讲的是对弱势民族的教育改革,说明其它美国人并不存在招生比例的不平等现象。 问题回答部分:依然强调文章的结构,训练有素的同学应该感到驾轻就熟 历来高口的考生最担心这一部分,所以昂立一直有“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三篇文章的话题依次是“事业型妇女面临家庭与事业的矛盾”、“报纸免费分发CD引起的争议”以及“美国养老金体系面临危机”。第一和第三篇的话题都是老话题了,而第二篇中提到的一些音乐产品的词比如“compilation”(选集)“deep catalogue”(相对冷门的音乐作品),考生们普遍感到陌生。 但正如以往这一部分的题目一样,尽管没有把握住细节信息,只要把握住结构,做题目应该不难。 最有趣的是第10题,要求就作者对养老金问题提出的建议,而原文当中连续几个小节的开头就是答案,所以我们认为训练有素的同学绝对应该感到驾轻就熟。翻译:保持一贯出题风格,两部分各有难点 英译汉部分:这次的出题讲的实际上克林顿总统的生平。不过考后我问过几个考生,还是有不少人没有看出来,看来还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够。原文中的难点首先是复杂的结构,长句很多,并列成份很多,非常考验同学们的英语理解能力和中文驾驭能力。比如讲到克林顿少年时期的家庭情况“caught in the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feisty, nurturing mother and his abusive stepfather”,这样的句子要在短时间内翻译好,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这部分也考验到考生的背景知识,原文提到克林顿竞选过阿肯色州的“attorney general”,不少考生想当然地翻成“大法官”,实际上是“司法部长”,这是一个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的难点。 汉译英部分:又是一贯的出题风格:半文半白的中文加上紧扣时势的话题,“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其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还有“和衷共济”都是难点。但对于熟悉高口笔试题目的考生而言,这样的难点丝毫不会让大家感到意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