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题看英语词"common sense"
今年高考作文题五花八门,有的很时尚,有的很玄妙,只有广东的题目最朴实: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我感觉,广东作文的出题者很可能受了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最近出版的那本题为《常识》的新书的影响,而梁文道的书名则肯定是受了18世纪英裔美国作家Thomas Paine (托马斯·潘恩)那本题为被译为《常识》(Common Sense)的那本小册子的影响,而且梁先生书的封面上也有英文common sense。
然而,中国人所说的“常识”与托马斯·潘恩所说的Common Sense是一回事吗?
在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常识”的定义是:普通知识。这个定义其实也是常识,我们从小上“常识课”学习的就是普通知识。谷歌中可以查到一个“常识网”,是以提供查询常识为基础的网站;其中包括健康、饮食、礼仪、生活窍门、减肥、美容、两性、育儿、旅游、急救、购物、宠物、服饰、家居理财等普通知识。
那么我们再看看Common Sense的定义,权威的韦伯斯特(Merriam-Webster)词典是这样解释这个词组的:sound and prudent judgment based on a simple perception of the situation or facts,即“基于对形势和事实的直觉作出明智和稳妥的判断”。这种判断包括了人与社会打交道的情商,也包括了人在遇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轻重缓急的逻辑思维。
我们比较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常识”的定义和韦伯斯特词典对Common Sense的定义,Common Sense是“基于直觉的判断”,这主要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感悟能力,而“常识”是人们掌握的普通知识,两者有明显区别。西方人喜欢说Knowledge without common sense is folly(没有common sense的知识是愚蠢的)。所以,我认为把“常识”与common sense等同起来,是中国人的误读。与其把common sense翻译为“常识”,不如翻译为“常理”更为贴切。
是什么人有悖常理把common sense翻译为“常识”,造成了几代中国人误读的呢?这还要从日本明治维新说起。那时候,日本学者绞尽脑汁选用汉字意译了大量的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概念。随着日本国力的强盛,这些日式汉字词汇通过中国留日学生传回中国。王彬彬先生在“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这篇文章中说,“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在这些日语外来语中就包括了“常识”一词,但日本人对“常识”却有自己的解释。在日文的维基百科上,“常识”的解释是这样的:"常识(じょうしき)は、社会の构成员が有していて当たり前のものとしている価值观、知识、判断力のこと"。就算不懂日文,也可以大致看出日语中的“常识”不仅涉及“知识”,也关乎人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这样看来,中国人对“常识”的误读始于日式翻译,但进而望文生义却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把“常识”简单化为“普通的知识”,忽略了common sense更重要的内涵。在英语中,common sense的本意更接近perception(悟性)而不是knowledge(知识)。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可能缺乏知识甚至是普通的知识,但是却有天生的悟性;而博士硕士们固然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却不一定有灵敏的悟性。
梁文道在他那本《常识》一书中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公众应有判断力,去评价社会中的事件,做出自主选择。这是公民社会最基本的一环”。
梁先生这里所说的“常识”,显然不是那些与健康、饮食、礼仪、生活窍门、减肥、美容、两性、育儿、旅游、急救、购物、宠物、服饰、家居理财等的普通知识,而是common sense。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