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口译翻译技巧
2008-01-14来源:
自力口译翻译技巧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文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文的“雅”。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这祥的译文是否就是完美的译文呢?有许多忠实通顺的译文,却不地道,不自然。现将常出现的问题举例如下:
1.结构不合理,句子不自然 (1) 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全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过幸福生活的一天是会到来的。
译文主语的定语长,使得整个句子头重脚轻。试译为:全世界人将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过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2)The sun, which had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那个整天躲在云层里的太阳,现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原文里的定语从句,是补叙性的,译成汉语,不一定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原文没有“又”这个意思,应去掉。试译为:太阳一整天都躲在云里,现在出来了,光芒四射。
(3)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二者都出故障。
“我曾碰到过”,句子突然中止,好象无宾语,但实际上宾语却是很长的三个分句,这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可在“碰到过”后加上“这种现象”或将宾语提前。试译为: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者它们都出故障,这些我都碰到过。 (4)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身上缴获的文件,加上近几个月从战俘那里得到的口供,使人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扩大了。
译文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文的结构,“文件”和“口供”作主语,前边的定语都比较长,所以,主语就显得过长,读起来不上口。试译: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员身上缴获了一些文件,近几个月来,也从战俘那儿得到了一些口供,这些使我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是扩大了。 2.选词不准确,表达不地道 (1)After Aunt Lena had heard about the family trouble, she agreed to
look for a job.丽娜姨听见了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同意去找工作。
“听见了”可改译为“闻知”,“家庭”可改译为“家里”。试译为:丽娜姨闻知家里的困境之后,同意去找工作。 (2)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青少年们不邀请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人。
“青少年”属集合的概念,反映青少年的集合体,而不反映个体,所以,不可在它的前边加上数量词或在后边加上“们”。teenagers在汉语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可译为“年轻人”。试译为:那些年轻人不让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家伙。
(3)These planes were held back to protect the enemy's home islands instead
of being used where they were badly needed. 这些飞机被留在后方保卫敌人本岛,未用于其它急需的地方。
“保卫”是一个褒义词,不应用在此句。“敌人本岛”不合乎汉语习惯表达。试译为:敌人没有把这些飞机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把它们留下来,在岛上守卫他们的老巢。 3.音节不匀称,句子较生硬
(1)This failure was the making of him.这次不成功是他成功的基础。
把failure译为“不成功”,是画蛇添足,这不但使句子的音节不够整齐,而且在这短短的句子里,有两个“成功”相连,读起来不顺,听起来也不悦耳。试译为:这次失败促使了他的成功。 (2)In the negative, right and left,and black and white are reversed.照片底片上,左右黑白与正片恰好相反。
"照片”与“底片”连在一起,使词误的声音搭配不好。试译为:底片上的左右黑白,与照片上的恰好相反。 (3)They drove in a black limousine, passed groves of birch trees and
endless rows of identical new buildings。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梆树和看不到尽头的一排排千篇一律的新住宅。
“新住宅”前的定语过长,句子的音节也不匀称,节奏感不强,因而,句子无气势。试译为: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烨树和一排排的新楼房。这些楼房,千篇一律,望不到头。 由以上译例看来,英译汉光讲“忠实通顺”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讲“雅”。“雅”是指句式结构的合理性,选用词语的确切性和语言声音的和谐性。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更加完美,同时也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 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 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 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 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 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 [汉译英] 磕头(kowtow),荔枝(litchi); [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 sofa(沙发),logic(逻辑) 2.直译: paper tiger(纸老虎), lose face(丢脸), 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 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 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 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 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 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 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 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等。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 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 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 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 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 “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 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 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 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 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 communism,
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 “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 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
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 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 而已。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文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文的“雅”。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这祥的译文是否就是完美的译文呢?有许多忠实通顺的译文,却不地道,不自然。现将常出现的问题举例如下:
1.结构不合理,句子不自然 (1) 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全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过幸福生活的一天是会到来的。
译文主语的定语长,使得整个句子头重脚轻。试译为:全世界人将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过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2)The sun, which had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那个整天躲在云层里的太阳,现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原文里的定语从句,是补叙性的,译成汉语,不一定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原文没有“又”这个意思,应去掉。试译为:太阳一整天都躲在云里,现在出来了,光芒四射。
(3)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二者都出故障。
“我曾碰到过”,句子突然中止,好象无宾语,但实际上宾语却是很长的三个分句,这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可在“碰到过”后加上“这种现象”或将宾语提前。试译为: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者它们都出故障,这些我都碰到过。 (4)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身上缴获的文件,加上近几个月从战俘那里得到的口供,使人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扩大了。
译文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文的结构,“文件”和“口供”作主语,前边的定语都比较长,所以,主语就显得过长,读起来不上口。试译: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员身上缴获了一些文件,近几个月来,也从战俘那儿得到了一些口供,这些使我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是扩大了。 2.选词不准确,表达不地道 (1)After Aunt Lena had heard about the family trouble, she agreed to
look for a job.丽娜姨听见了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同意去找工作。
“听见了”可改译为“闻知”,“家庭”可改译为“家里”。试译为:丽娜姨闻知家里的困境之后,同意去找工作。 (2)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青少年们不邀请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人。
“青少年”属集合的概念,反映青少年的集合体,而不反映个体,所以,不可在它的前边加上数量词或在后边加上“们”。teenagers在汉语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可译为“年轻人”。试译为:那些年轻人不让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家伙。
(3)These planes were held back to protect the enemy's home islands instead
of being used where they were badly needed. 这些飞机被留在后方保卫敌人本岛,未用于其它急需的地方。
“保卫”是一个褒义词,不应用在此句。“敌人本岛”不合乎汉语习惯表达。试译为:敌人没有把这些飞机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把它们留下来,在岛上守卫他们的老巢。 3.音节不匀称,句子较生硬
(1)This failure was the making of him.这次不成功是他成功的基础。
把failure译为“不成功”,是画蛇添足,这不但使句子的音节不够整齐,而且在这短短的句子里,有两个“成功”相连,读起来不顺,听起来也不悦耳。试译为:这次失败促使了他的成功。 (2)In the negative, right and left,and black and white are reversed.照片底片上,左右黑白与正片恰好相反。
"照片”与“底片”连在一起,使词误的声音搭配不好。试译为:底片上的左右黑白,与照片上的恰好相反。 (3)They drove in a black limousine, passed groves of birch trees and
endless rows of identical new buildings。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梆树和看不到尽头的一排排千篇一律的新住宅。
“新住宅”前的定语过长,句子的音节也不匀称,节奏感不强,因而,句子无气势。试译为: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烨树和一排排的新楼房。这些楼房,千篇一律,望不到头。 由以上译例看来,英译汉光讲“忠实通顺”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讲“雅”。“雅”是指句式结构的合理性,选用词语的确切性和语言声音的和谐性。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更加完美,同时也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 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 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 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 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 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 [汉译英] 磕头(kowtow),荔枝(litchi); [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 sofa(沙发),logic(逻辑) 2.直译: paper tiger(纸老虎), lose face(丢脸), 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 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 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 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 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 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 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 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等。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 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 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 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 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 “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 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 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 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 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 communism,
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 “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 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
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 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 而已。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