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英语历年真题来源报刊阅读:大学扩张
大学扩张
英国大学正处在一种糟糕的迷惑状态。顶尖大学申请者人满为患,其中成绩清一色全A的A级生比例高达24%;新兴大学则为生源争得头破血流。
奇怪的是,教育界两个景象迥异的学校——垂柳依依的剑桥和建筑前卫的UEL——都是政府扶植的对象。部长们希望2010年半数年轻人能读大学(目前大学生比例在42%左右),同时保证顶尖学府的世界级质量。
许多人指出要同时实现两个目标须花费更多的钱。研究人员需要钱,学生抱怨大班上课和课时缩减。为解决该问题,政府于2004年同意大学提高学费。
学费虽然不高,却已经引来了高等教育的初级市场。尽管多数大学的学费已经固定在接近3000镑的价位,但仍可以减少学费。其他激励措施则更为流行。St Mark & St John大学(与Exeter大学合作的高等教育学院)的新生可以免费获得笔记本电脑。
当大学进入“调剂”的第三周,市场经营手段也更加新奇。Bradford大学用抽奖赢MP3的活动来吸引学生。Plymouth大学的学生造访Cornish海滨度假村,用冲浪板和影院优惠券来吸引年轻度假人士。种种好处暗示大学市场供大于求。
构成“罗素联盟”的顶尖大学却不是这样。该联盟包括诸如伦敦帝国大学,Bristol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等名校。由于申请者众多,所以只有半数学校在调剂阶段还在招人。这些学校则面对不同的问题:他们需要钱去争夺英国乃至海外的高才生和优秀教师,这些人容易被更富有的美国大学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高速发展的学校所吸引。
更高的学费和供大于求导致学生在挑选学校的时候更为慎重,所以竞争将更为激烈。而政府预计2010年起英国18岁年轻人的数量将开始逐年减少,并持续10年之久。
高等教育政策学会(一个智囊机构)主任Bahram Bekhradnia说,政府在2010年达成让50%的英国年轻人读大学的目标渺茫。他估计,本土大学生数量的减少将对大学产生“差异化效应”。那些在底层的大学在招生上将不得不变得更富于创新,而其中的一些可能会惨遭淘汰。
Rupert Brooke所唤起的剑桥记忆是温柔而怀旧的。如今许多大学校长则更多地被空荡荡的校园、荒废的实验室、废止的机构里的幽灵所追逐。毕竟,市场成就胜者,也造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