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英语历年真题来源报刊阅读:逾越节的布道,一部戏剧,一个世纪大熔炉
逾越节的布道,一部戏剧,一个世纪大熔炉
美国关于移民问题争论的试金石,大熔炉这个比喻,是由一个纽约市犹太教堂的法师提出来的,法师说他是从一百多年前的一次逾越节的布道中提炼出这个观念的。
这个形象化的比喻可以追溯到1782年,一个获得了美国国籍的纽约人,DeWitt Clinton以及Ralph Waldo Emerson。在随后的1907年英国作家Ford Madox Ford的一本书里有一章的标题就叫“大熔炉”,其中描述了移居英国的外国人给英国带来了活力。
而在第二年(1908年),“大熔炉”这个词因为鼓吹“同化论”的Israel Zangwill的舞台剧“大熔炉”而广为流传。
Samuel Schulman法师在他1907年布道之后说“我创造了这个词。但是,我用它表达的意思和后来Zangwill表达的完全不一样。在我看来,美国的民主主义就是一个巨大的单一的大熔炉,这个熔炉吸纳所有的种族,熔炼出共同的博爱仁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Zangwill出生在伦敦,是一位俄罗斯犹太人移民的儿子,其父亲是一个拥护犹太复国运动者。这部由Zangwill编导的戏剧1908年在华盛顿首次登台亮相,并且1909年在纽约演出了四个月。戏剧的主角是David Quixano,一位犹太移民,由于大屠杀成了孤儿,和他的叔叔居住在一个叫Staten的小岛上,David深深地爱上了一位俄国贵族家庭小姐。
Zangwill在把这部戏剧确定命名为《大熔炉》之前,先后考虑过命名为《上帝的磨房》,《严酷的考验》。大熔炉这个词有很多的创造者,包括J. Hector St. John de Crevecoeur,一位久居纽约的法国作家。他描写了225年前的美国“各种各样不同的种族融合成为一个新的种族。”
从那个时候起,“大熔炉”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关于民族同化的作品中,其中,至少有1889年纽约时报的两篇文章把“大熔炉”誉为“可以把各种外国的因素融合成一种和谐社会的神奇力量”。
Zangwill于1926年在英国去世,享年62岁。
从那个时候起,大熔炉这个比喻逐渐形成。去年刚刚出版了新书《从犹太人区到大熔炉》的Nahshon博士说:“如果这个比喻的喻义是说文化交融并且互相影响,Zangwill先生肯定会赞成,但是,如果是指‘同一或统一’,我想他会完全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