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非传统教育的兴起
中国的公立教育系统以机械学习为基础,批判性思维教育不足,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此不满了,肖格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家长开始选择那些采用华德福、蒙特梭利或者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这些私立学校的教育理念的私立学校。
虽然国家在这些学校方面管理还不完善,但家长还是更喜欢这些学校的人文教育方法,以及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
我们在位于广州东南市区的海容华德福学校碰到肖格的母亲卢丹(音)。她说,“跟在公立学校学习比,我女儿在这里接受教育和生活会更健康。”
我们在学校参观时,校长卫跃岭穿着花呢夹克和运动鞋,他开玩笑抱起一个学生让她在空中打转,其他学生都大笑。在公立学校,类似的师生亲密的场面几乎难以想象。
全球瞩目
中国取得的杰出的学术成绩无疑受到全世界瞩目。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办的Pisa调查对65个地区的孩子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上海15岁大的孩子们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方面独占鳌头。
中国的城市家庭尤其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英国杜汉姆大学讲师东·斯达尔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城市家庭将30%的中国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投资,而相比之下,应该只有2%。
但这种“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未必就没有不良影响。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同龄人相比,中国的青少年更加忧郁,自信心不够。据报道,去年秋天,成都一名10岁的孩子没有完成老师要求写的1000字检讨,便从30层的楼上跳下摔死。
或许是由于这些现象的缘故,中国新式教育机构在不断地增加。这些学校推崇全面教育理念,尤其是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生,采用质化测评方法。
中国还没有对新式学校的数目的官方统计,卫校长估计全国大概有40家学校以及500来家幼儿园。他自己在广州办的一家小学和三家幼儿园有大约300名学生,每人每年40000元人民币,还有300名学生等着进他的学校。
全家式教育
对卢丹和她丈夫来说,他们选择学校不只是给女儿选择接受怎样的教育。华德福教育理念值得全家接纳。华德福注重培育能自由思考有道德担当的个人,这种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给人一种摆脱了纯粹物质生活方式的感觉,这正是中国许多新兴的中产阶级所追求的。
两年前,卢丹参加了华德福教育研讨会,认识了卫校长。她回想说自己立即被这种教育理念所吸引。
“就像是一种召唤,像是实现了自己的使命,”卢丹说,“华德福开启了我们更加轻松幸福的生活。”
他们家首先做的就是不要电视,不玩电脑游戏,立即便给他们“真正地去生活去玩耍”腾出很多时间,卢丹说。
跟他们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大约40个家庭搬到学校所在的地区,建立了一个志趣相投的社区。学校定期办华德福教育及相关话题研讨会,研讨会主要由国外专家主持,许多家长给学校当志愿者。
卫校长于2007年学习了华德福教育理念,之后他丢掉做了9年的摄影师工作去开办自己的第一家幼儿园。他发现许多家长来他学校,都怀着想改变生活的愿望,但他们求变无门。
“我跟一些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玩耍的家长谈话。那些家长只知道把孩子往电视机前一放。”他说。“通常,爸爸工作忙,晚上很晚回家,以至孩子都感觉不到他和爸爸同住一个屋檐下。来到我们学校后,他们学习好好地与孩子们相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华德福教育具有治愈功能,对整个家庭都有帮助。”
可靠性的质疑
然而,有人说,这些新式学校数目激增得有点过头。在私立学校建立方面,国家还没有多少管理法规。在美国的蒙特梭利基金会和华德福教育联合会都在网上给那些有小孩要开始上学的家长开办了课程。他们也提供了教师培训项目,参加者需要学习一年。
然而,中国对这些学校需求的提高,使得一些人未完全领会这些教育品牌之后的理念便仓促开办学校。
吉娜·罗奎斯特是美国萨维尔大学蒙特梭利教育中心负责人。她看到了中国蒙特梭利学校在猛增的情况,但她觉得这些新开办的学校合格的老师会不够。
“我去过所谓的蒙特梭利学前班,那里根本没有蒙特梭利教育的痕迹。”罗奎斯特说。”相反,教室正中央还有一台大屏平面电视,这与我们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这些机构挣了很多钱,但家长并未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采访了广州和香港的几位老师和家长,据他们说,其他私立学校也存在类似情况,包括华德福。
尽管时下有这种新式教育热,大多数中国家长不愿意跟风。他们最大的担心便是退出公立教育体系,孩子通过“高考”机会就降低了,这个全国性入学考试决定孩子进哪所大学。
陆子文是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教授及全国英语课标组组员。他不是很信任新式教育。
他说,作业更少并非是未来成功的途径。“许多家长都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中国一句流行语。
正在新式学校操场上快乐地荡秋千的肖格似乎和这些毫无关系,她不用担心考试和未来的职业选择。她只是全身心地享受她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