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俚语学习托福词汇:圣诞节的误读
1.在坚果壳里
微雕在中国历来都是一门教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最近就有人把《唐诗三百首》都刻在指头大小的象牙片上。当年鲁迅很讨厌这一类玩意,认为不切实际。
不过,西方人对这种缩微本领却似乎十分欣赏。英文成语in a nutshell说的就是这种艺术。
什么叫做in a nutshell呢?据古罗马作家普林尼(Pliny)在他的《博物志》里说,著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曾经有小到可以放入坚果壳(nutshell)里的手抄本。手抄本小是小了,可绝对不是节本,其实说不上什么“简明”,只是英国人以“小”作“简”,把in a nutshell解作“简言之”,例如:He expressed his views in a nutshell(他扼要说明了自己的意见)。
2.是肉还是毒药?
《五杂俎》里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五代南平大臣李载仁平生最怕吃肉,有一趟,看见自己两名随从殴斗,忍不住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罚他们——站着吃肉!假如李载仁读过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这句英文成语,大概就不会以为人人都把吃肉当作天下第一苦事了。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的意思是:同一件东西,对甲来说是美味的肉,对乙来说却可能是可怕的毒药。换言之,人人好恶不同,不可一概而论的。李载仁自己把肉类看作毒药,殊不知他那两名随从可能甘之如饴呢。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这句成语除了说“口之于味,无同嗜也”,当然还可以用来说其它事物,例如:I don’t see why he enjoys swimming so much. Truly,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那样喜欢游泳,人的好恶真是不可一概而论的。)
3.圣诞节
圣诞节期间,香港中环、尖东等地方都张灯结彩挂起Merry X’mas(圣诞快乐)两个字。
其实,X’mas这个字是写错了的。
Christmas里的Christ为什么可以用X代替呢?原来希腊第二十二个字母写法很像英文的X,希腊文“基督”一字,就是用这个字母开始的。后来,有些人索性用X代替Christ了。所以,Xmas是希腊文和英文的混合体,是一个完整、没有删节的字,X之后自然不应加上撇号(apostrophe)了。英国圣诞节期间,大街小巷商店前挂着的都是Merry Xmas两个字,不是Merry X’mas。
又由于Xmas这个字在商店门前挂得太多,沾了很重铜臭味,一般文章提到圣诞节都会说Christmas,不说Xmas。
Xmas一字有两个读法:一是[Krismes],和Christmas相同;另一个则是[eksmes]。
4.吹热吹寒
人们年纪大了,有时难免兴起“阅世渐惊寒暖变,逢人真觉笑啼难”的感觉。英文成语blow hot and cold(吹热吹寒),就有这种惊寒暖易变的含义。
按《伊索寓言》里有《森林之神与旅人》的故事,说一天天气严寒,森林之神(Satyr)在林间碰见一个旅人,邀他到山洞里小坐。路上,不解世情的森林之神问旅人为什么频频对手呵气,旅人说是为了取暖。到了山洞,森林之神拿热汤招待旅人,旅人把汤凑到嘴唇吹。森林之神问这又是为了什么,旅人说是要把汤吹凉。森林之神听了,马上下逐客令,说I will have no part with a man who can blow hot and cold from the same mouth(我不想跟一张嘴既可吹热又可吹寒的人来往)。
后来,人们就用blow hot and cold来说反复无常、态度时冷时热或三心两意,例如:He keeps blowing hot and cold about emigrating to Canada(他对移居加拿大一事始终拿不定主意)。
5.戴上动脑筋帽子
我国法官鼻祖皋陶据说有一只懂得分辨是非曲直的异兽,叫做獬豸。皋陶没法判断诉讼双方谁是谁非的时候,会牵獬豸出来,獬豸用角触的一方,就是不直的一方了。所以,后来几个朝代的法官循例都会戴一顶有角的“獬豸冠”。
从前英国法官宣判案件的时候,也要戴上帽子,不过,他们戴的不是有神话色彩的獬豸冠,而是象征深思熟虑的帽子,这就是英文成语put on one’s thinking cap(戴上动脑筋帽子)的由来。现在,这个成语一般是用来说“仔细思量”,例如:Thi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Let’s put on our thinking caps and see if we can find some way to solve it. (这是个难题,我们得动脑筋,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