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英语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英语听力 > 英语听力材料

正文

高考进行时 谁选择了放弃?

2011-06-08来源:CRI
相关中文报道:(转自新浪网)

  北京连续五年下降

  报告表明,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经从2008年的57%,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61.7%,2010年达到了69.5%。在2011年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平均录取比例还将保持增速,从而将导致部分高校出现生源不足的严峻局面。

  报告表明,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上大学的突出矛盾获得了极大缓解。与此同时,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的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今年高考之前,北京、山东、江苏、江西、福建等18个省份报名人数较2010年有所下降。而在这18个省份中,包括北京在内的13个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3年下降,北京则连续5年下降。

  高考录取率稳步上升

  多省市跨入“90%俱乐部”

  高考生源人数下降的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缓慢增长,这一剪刀差导致高考的录取比例迅速攀升,尤其近2年,录取比例实现了翻番增长。2006到2009年中,每年超过80%录取率的地区最多仅为4个,然而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80%,部分省市已经超过85%。

  据统计,这种超高录取比例,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河南省两年录取率增长了22.6个百分点,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也达到了79.72%。根据黑龙江教育考试网公布的数据,2010年黑龙江省高招录取率高达90.77%,成为我国第一个高招录取突破90%的地区。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教育考试院此前曾公布,今年全国810余所高校计划在京招生58906人,比去年减少计划3200多人,但今年高考统招报名70857人,比去年也减少了3100多人,因此今年本市高考计划录取率达到83.1%,比去年的83.9%略低了0.8个百分点。而从计划具体分配看,减少的3200多个计划主要为专科计划,因此今年北京高招本科录取形势要好于去年。以去年数据来看,去年高考统招计划录取率为84.6%,算上保送生、特长生等,最终录取率超过87%。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北京的高考录取率将不会低于85%;全国也会有更多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进入“90% 俱乐部”。

  谁抢走了高考生源?

  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只是教育系统生源下降的一方面。近10年来,我国教育系统经历了生源的整体下降。从1998年至2009年间,小学在校学生的数量从1.3亿人缩减到1亿人,幅度达30%,且入学率在稳步提高达到99.54%。全国初中在校学生近年总数变动接近20%,虽然相比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变化略好,但招生数量从2001年起逐渐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据人口统计,中国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由此推断,全国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

  高考“三放弃”现象引发关注

  除了实际生源逐年下降的事实外,还有一些原因也加速了生源因素对于教育的影响。高考弃考、出国留学(微博)比例增加等现象成为造成高校招生困难的次要因素。然而,“这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情况”,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毛祖桓教授表示,放弃高考报名与考试的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年。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部分考生放弃参加考试。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占当年高考人数的10%。低龄留学、就业压力、经济问题是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

  另外,一些考生放弃填报志愿。随着考生观念从“上大学”到“选大学”的转变,因成绩不理想而复读的考生人数也在增加。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全国其他地区都实行考后填报志愿的方法;当部分考生发现自己的分数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分数线时,就会发生放弃填报志愿的情况——录取批次越靠后,此现象发生的几率越普遍。

  此外,考生放弃报到。早在2002年,湖南省就出现了2万大学生没有到校报到的情况。据《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即使是公办本科院校,每年10%左右的不报到率也属正常,而高职、高专的比例还会更高,部分民办高校的报到率甚至连50%都不到。毛祖桓教授指出,国内高校在招生方面还是在走“计划经济”的路线,将招生计划上报教育部,带着比例招生。甚至北京一些知名高校,近年来在进行学生入学报到时,也会出现近百名学生不来报到的情况,而高校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再去选拔学生以弥补浪费的名额了。

  低龄化留学呈爆炸式增长

  最近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和24.1%;增长最多的是高中毕业生。此前,印度一直稳居美国留学(微博)生来源国榜首,但在2009年至2010学年,在美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激增30%,中国首次成为在美留学生的最大来源,中国留学人数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输出国。

  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分析原因时表示,近年来,国内留学学生人数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有能力送子女出国留学,且学生与家长也愿意把精力和经济投资教育。此外,中国教育体系长期缺乏固有模式,缺乏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造成学生专业与兴趣不匹配,毕业后就业困难等情况出现,使得更多的学生期望到国外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个好事。”刘煜炎分析说,借助国际教育资源培养中国学生,学生们会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学成回国后可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并可能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领袖及开创者。“中国人有很强烈的民族情结,即便不回国,也可以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优秀生源的争夺之战日渐加剧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国际化的影响下,高分考生赴香港地区及国外深造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竞争力的薄弱,如何留住优秀生源、培养高质量人才值得反思。毛祖桓教授提出,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现在很多国外知名高校在吸引高端高中毕业生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不仅是多年积累的国际名气和影响力,包括奖学金设置等也要比国内高校高出很多。在国外,一个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可能会同时得到几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而通过衡量高校的优势与自身需要的匹配,以及对比各校所提供奖学金等优惠条件,最终确定自己的求学意向。而在这方面,目前的国内高校显然会处于劣势。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外高校录取的中国留学生每年在20万人左右,虽然只占到中国大学录取人数的三十分之一,但国内顶尖高校在国际化竞争中也许会做出一些规划或转变。“一流大学除了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校长、一流的教师、一流的设备条件外,还要有一流的生源。”毛祖桓建议说,大学的办学者要有竞争意识,除了增加奖学金数量及金额外,中国高校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而这样的做法已经在增加,如国内高校与国外名牌大学进行“2+2”合作,采取学分互认、拿双文凭等,多种途径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竞争。

  高校发展何去何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而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25%,未来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会为40%而“奋斗”。因此,虽然近年来生源下降成为普遍趋势,让学生的升学选择机会增加,但报考国内名校的竞争依然激烈。业内人士认为,过于笼统地说国内高等教育全面面临“生源危机”,为时尚早。

  民办学校面临形势严峻

  我国高等教育呈金字塔结果,受到生源下降等因素制约,首当其冲影响的是处于金字塔中端和底端的地方公办院校,以及包括高校二、三级院校、民办高校等在内的学校,没有政府拨款,自负盈亏,以学生学费作为学校运转、发展的唯一经济途径。

  这些学校学费较高,专业设置灵活但开设时间较短,就业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当生源减少情况出现时,可能就会马上面临招不上学生的危险性。现在外省市已经出现一些民办高校倒闭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生源减少,学校缺少经费无法维持办学。

  业内人士指出,北京的民办高校之所以还没有受到比较明显的生存影响,除了因为一些学校能够办出特色,并对市场变化有足够敏锐的嗅觉外;地处北京本身就给予了这些高校一定的办学优势,可以从外省市招收低分数的学生入学。

  据北京吉利大学(微博)统招科副科长常亮介绍,吉利大学的招生对象面向全国。2008年以前,学校的北京生源占据多数,外地生源只占较小的比例,但近年来这个情况已经在发生变化。随着北京生源的减少,学校招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外省,目前外地生源所占比例达到60%至70%。而对于全国生源普遍下降的事实,常亮表示今年的招生形势将更加严峻。“民办高校需要进行教育改革,通过教学质量、就业出口等提高学校的招生吸引力。”然而,学校改革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就业出口的拓宽也离不开就业机会的增加。

  国内名校无畏“生源危机”

  《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认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对学校的日常运行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将直接冲击学校的日常运营,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教育部部长助理、教育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顾海良曾多次提出,高校在持续的生源下降面前,质量差的高校的倒闭不可避免,高校应该未雨绸缪。

  然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中,“985”、“211”等名牌高校处于金字塔顶端,对于招生“永远”不会发愁。“我国高等教育和国际没有形成接轨的一点就是学费,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学生每年需要支付的学费在5500元左右,而很多层级较低的高校学费却要比这个高,每年上万元并不罕见。对此,社会上存有两种评论,一种是,进入好学校学费低,进差一些的学校却要多交钱,似乎与“消费购买”的原则相反;“反对派”的声音则是,“分数不够拿钱凑”。而在西方,往往越是顶级的高校学费越高,而美国大量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注册入学”,学费低廉,属于普及型的高等教育。

  对此,毛祖桓教授介绍说,从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渠道来说,越是名牌学校,经费来源越呈多样化,如国家拨款、科技园区创收、校友捐款等,一般学费所占比例不会超过10%。

  特色民办学校依旧受青睐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马学雷表示,北京民办高校所开展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学历教育,第二类是围绕高教自考全日制助学,第三类是针对目前社会需要开发、开设专业课程,提供“高等非学历教育”,最后还有一类是进行短期培训和函授教育。“整体来说,生源的变化带给民办高校的影响是肯定的,但一些在学历教育中办出特色的民办学校,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还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口碑。”如北京城市学院,2010年高考招生不仅完成了招生计划而且生源总数并没有下降,且以北京生源为主,所招生的外地生源分数线还会更高。

  另外,那些所开设的专业为社会所需,学生就业较为抢手的民办高校,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其所受生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如开展学历教育的汇佳职业学院,先后开设的幼教专业、动漫专业、体育休闲专业,都恰逢社会所需,学生就业情况较好。

  相对而言,民办高校中会受到影响的学校,更多是那些继续做着高教自考全日制助学的学校,专业、课程较为老化,甚至无法同清华、北大等顶级高校形成区别,同质化竞争下就会特别被动。

  高等教育要进行内涵建设的转变

  对于国内高等教育中非重点院校或地方性院校来讲,前几年更多在走“外涵”式发展的道路,即争相扩大生源,扩建校区,虽然学生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教学质量却不敢恭维;另外,专业调整方面缺少变化,特色不鲜明……“扩大生源、扩建校区均属于高校外涵式发展,然而真正把学校办出特色和品牌,还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先锋式”探索,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业内人士指出,民办高校要利用天生优势——社会力量办学在专业建设、师资选聘、课程研发、教材设计、与企业的结合、对教师员工的激励、对于新项目的支持等方面的灵活,瞄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瞄准地方经济的转型、结构调整,进行改革与创新。

  吉利大学常亮表示,为应对生源下降对高校招生、发展带来的影响,需要即刻做的就是进行教学改革、专业改革,同时围绕就业多做工作。学校各个院系首先要苦练内功,包括聘请好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校的特色办学,品牌效应和就业情况,这才是高校吸引生源的资本及优势。

  高校应该如何应对生源危机?有教育专家指出,无论国内高校在“高等教育金字塔”中所处的位置,高校都要对办学定位与思路进行清晰定位,提高办学质量,减少高校专业被亮“红灯”、“黄灯”情况的出现,降低高等教育趋同化,根据整个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进行专业设置。此外,还要加强学生服务,增强高校的营销推广能力,以适应日益加剧的生源竞争局面。教育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在人才预测上下更大的工夫,不能让高校招生变得盲目。